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国内 > 正文

安阳县白璧镇:探寻大寒村的“蝶变”密码

网络 2023-06-17 13:59

行走在大寒村,街口老人的聊天声、村中商店的促销声、健身广场儿童的欢笑声、蜿蜒流淌的河水声、古香古色的钟楼声,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。

且看且听、且行且思,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大寒村在“五星”支部创建之路中的“蝶变”密码。

整治脏乱差,促村容村貌改变,打造村庄“高颜值”

看着宽阔平坦整洁的道路,美丽的墙体画,流水潺潺的茶店河,很难想象,这是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。副支书方春成回忆:以前我村家家户户厕所都在大街上,茶店河垃圾、杂草堵塞,村里夏天蚊蝇满天飞,臭气熏天;安棉路是连接市区到瓦店乡的交通要道,过往车辆较多,只要有车辆经过,就灰尘满天飞,沿路群众都不敢在院子里晒被子。

2021年初张保平走马上任担任了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上任伊始,他从调整两委干部思想抓起:村里没钱干大事,就从小事干起,让群众逐步感受到村庄的变化。村容村貌就是我们两委干部的脸面,自己的脸都没洗干净,怎么出门见人。他带领两委干部拜访村里走出的成功人士找资金,走访有威望的老家长、老党员定整治方案,挨家挨户做工作解决矛盾纠纷。经多方协调努力,投资300万元对村庄道路进行了升级,铺设柏油道路4600米,硬化背街小巷1700米,加宽水泥路9980米,弱电入地改造1500米;开展了厕所革命,清理旱厕370座;投资150万元进行安全饮水改造,铺设管道20000多米;投资15万元开展茶店河治理,修整河堤、安装护栏350米,清淤清堵垃圾1500方;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,历经两年时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
实行“双绑”机制,促发展方向改变,激发振兴“新活力”

“‘五星’支部创建,创建‘产业兴旺星’是第一要位。大寒村集体无厂矿、无资产,老百姓以农业种植、外出务工为生。如何达到“产业兴旺星”标准,实现村、民共富,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努力的方向。经过多方考察,并借鉴其他村发展经验,我考虑到:大寒村仅有的优势就是地多地肥,我们何不从农业种植的规模和产量方面取胜,破解产业发展难题”。张保平道出了该村的“蝶变”密码。

那么,如何摆脱简单的种植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?如何满足市场需求,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?大寒村党支部、村委会经过反复论证,一锤定音:走土地流转发展大农业之路!

党支部、村委会领办成立了安阳大寒种植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110万元,村集体以56万元现金入股,占股51%,村民以每股1000元现金自由入股。合作社成立后,以每亩800斤小麦市场价流转群众土地625亩,进行集中耕种,种植优质小麦、玉米等高效农业作物,预计年收益在40万元左右,村集体和入股群众年分红约4000元/股。同时,为了保障稳定高效收益,合作社与地神种业公司签订了种植回收协议。农户与合作社绑定、合作社与“龙头公司”绑定的“双绑”机制的运行实施,既推动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,又保障了村集体、村民的“双增收”。

土地流转刚刚起步见效,预计能超出“产业兴旺星”标准,怎样才能趁“五星”创建的东风,乘“乡村振兴战略”这一班车,实现进一步村强民富?这又成了张保平的一块心病。

每天人流不息的“大寒宫”给了他启发:这不现成的“金钥匙”吗,大寒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,我们何不将厚重的历史文化、寺院经济与现代农业结合起来,走一条“文旅生态”发展之路。经过反复磋商和甄选,大寒村又将开发大寒遗址列入了发展计划。

回望大寒的乡村“蝶变”,让人感慨万千:实干,锻造了队伍,凝聚了人心;改变,看到了希望,激发了活力;创新,推进了发展,拓展了空间。相信在大寒人的共同努力下,不久的大寒村将成为一个有生态景观可看、有历史遗迹可寻、有振兴精神可传的美丽乡村!

 

(通讯员:张瑞锋)

标签